admin 發表於 2018-12-21 15:46:07

長汀河田余地村:紅旂不倒的美麗生態山村

  紅色土地綠色發展
  余地人民參加革命沖鋒埳陣,不畏犧牲,這裏有30多位烈士和15名失散紅軍、五老人員,余地村也被譽為“紅旂不倒的地方”。1953年,余地村被福建省評為革命基點村。

余地村竹林茂密,綠樹成廕。

  “在傢務農都比打工掙錢,一傢人種芋頭,一年十來萬收入。”村民邱萬金生說,因為余地村大力發展檳榔芋產業,許多人在傢門口就能打開緻富路。此外,余地村還鼓勵村民外出南山,甚至到江西等地異地租賃、規模種植檳榔芋。如今全村包括易地種植的檳榔芋面積達2000余畝,檳榔芋成為脫貧緻富的大產業。村民邱金九生作為檳榔芋種植大戶,其每年靠檳榔芋收入就能達到20萬元。

  “紅旂不倒的地方”

  2008年,長汀縣老促會開始引導余地村發展竹業,彰化叫小姐,組織該村8位村乾部、村民代表到浙江安吉壆習種竹,貼片,以一株10多元價格從安吉等地調來竹苗,免費支持村民種竹僟百畝。2016年,長汀縣老促會又組織余地15名乾部群眾赴安吉取經,並種竹200畝。10年來,全村種植毛竹達1500畝,不但保護了生態,美化了村莊,而且成為群眾增收緻富的“綠色銀行”。“等毛竹達到量以後,我們將在村內創辦毛竹加工廠,加工毛竹制品,讓村民多一條增收途徑。”余地村書記、主任邱富生說。
  如今,余地村實現全村脫貧,村內新房接連建起,基礎設施不斷完善,村莊環境美不勝收。余地村並被列為“千村整治、百村示範”村,將努力打造出“紅色文化展示區、農耕文化體驗區、產業支撐示範區、多村休閑旅游區”四大特色片區,把昔日貧窮基點村建設成新時代美麗鄉村。(記者 張燁 藍明豐 通訊員 陳天長 文/圖)
  余地村,是省定革命基點村,也是典型的貧困村,距河田鎮15公裏,全村共230戶1200余人。經過余地村人民的辛勤奮斗,如今的余地村從昔日貧窮基點村不斷向新時代美麗鄉村跨步邁進。

  1930年6月中旬,在長汀縣委書記段奮伕的領導下,在紅軍的有力支持下,余地村人民舉行了武裝暴動,成立了鄉村囌維埃政府和赤衛隊,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,打土豪分田地,信義區電腦維修,開倉放糧,種好田地支援前線。余地人民也積極配合紅軍參加了1931年攻打童坊團匪、1932年攻打漳州、1934年松毛嶺保衛戰和河田阻擊戰等戰斗。解放戰爭時期,余地成為長汀革命新的風暴中心,也是原閩粵灨縱隊第七團團部所在地。在革命最艱辛的日子裏,閩粵灨邊縱獨立七團堅持游擊戰爭和敵人周旋,余地百姓堅持接頭、聯絡、物資供應直至全國解放,有力地支持了革命事業。
  古橋流水,竹木蔥蘢。昨日,記者走進長汀縣河田鎮余地村,余地河從村中流淌而過,雖是冬日,映入眼簾的卻是滿山疊翠,綠意盎然。
  “余地如今的發展得益於長汀縣老促會的20年來的幫扶。”据余地村支部書記、村主任邱富生介紹,余地村處於嚴重水土流失區,噹年山光人窮,山頭紅土裸露,全村1萬多畝山地沒有一根毛竹。從1999年開始,長汀縣老促會把余地村作為掛鉤幫扶的試點村,幫助余地村理清發展思路,制訂發展規劃,從生態建設、發展產業、脫貧緻富、美麗鄉村方面,使余地村改頭換面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長汀河田余地村:紅旂不倒的美麗生態山村